為有力有效擴大農產品消費,近日,十部門印發(fā)《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》,提出優(yōu)化供給端、創(chuàng)新流通端、激活市場端,釋放多樣化、品質化、差異化消費潛力,引領供需結構升級。
近年來,消費個性化、多樣化、品質化勢頭明顯,新場景、新模式、新渠道成為農產品消費重要增長點。本版今起推出“農產品新消費觀察”系列報道,透過方興未艾的新消費,探討如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順應消費新趨勢,做好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篇大文章,更好促進農產品消費。
——編者
喝法“七十二變”,引領消費新潮流
廣東廣州,午后街頭,陽光斜灑在一家茶飲店的透明玻璃門上。小女孩攥著媽媽陳娟的手,腳尖踮得老高。陳娟點單后,轉頭跟記者聊起來:“買茶飲再加18.8元,可以得個公仔盲袋,這丫頭念叨快半個月了,今天特意帶她來‘圓夢’。”
聊起喝茶,陳娟的語氣里多了幾分感慨:“我們上學那陣,哪有這么多花樣?學校對面的珍珠奶茶店,4塊錢一杯,課間能捧著喝上一杯,都算時髦??晌野謰尶偛焕斫猓f那是‘花架子水’,哪有他們那代人愛喝的正經茶健康。”
“叮”的一聲響起,茶飲制作完成,拿到一個可愛的公仔,小女孩瞬間跳了起來。陳娟摸了摸孩子的頭,笑著說道:“他們這一代愛喝新茶飲,又是盲盒又是限定款,花樣多得很,她那股期待勁兒、那份開心,你都看到了。”
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(xié)會團體標準《新茶飲術語和分類》,新茶飲是指以原葉茶和(或)茶湯、水果、現榨果蔬汁、原榨果汁、果汁、蔬菜汁、蔬菜、乳制品中一種或多種為原料,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,不添加固體飲料,經現場加工制成的液體或固液混合物。
近年來,我國新茶飲消費市場規(guī)模不斷擴大。中國連鎖經營協(xié)會新茶飲委員會聯合美團新餐飲研究院發(fā)布的研究報告顯示,今年國內新茶飲消費市場規(guī)模有望突破2000億元。
記者采訪發(fā)現,新茶飲喝法“七十二變”,映射消費新趨勢,也藏著促進農產品消費的密碼。
更有趣——
“加一元就能換購冰杯!還能自己DIY飲品發(fā)朋友圈。這樣一來,消費者不再只是茶飲的被動接受者,也是飲品制作者和社交媒介傳播者,多有意思!”湖南長沙書亦燒仙草奶茶店門口長隊里,市民彭成這樣告訴記者。
從曾經火爆全網的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,到如今層出不窮的新喝法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僅追求即時的味覺滿足,更享受參與感和互動性。
更健康——
為迎合當下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,奶茶店的茶飲配料愈發(fā)豐富。羽衣甘藍、芹菜、紅菜頭、甜椒等蔬菜,沙棘、桑葚、藍莓等水果,以及陳皮、枸杞等中藥材紛紛加入茶飲大軍,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。
更有文化——
文化消費成為當下茶飲消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滬上阿姨在推出春茶的同時,和世界名畫聯名,在茶杯上印制油畫,刷屏朋友圈。在融合受消費者喜愛的文化元素上不斷創(chuàng)新,讓新茶飲從功能性飲品進階為文化傳播的鮮活載體。
帶火農特產品銷售,促進農民增收
在喜茶·茶坊廣州萬菱匯店,店員余曉鍇將黃皮搭配徑山抹茶和茉莉花茶,做出一杯風味獨特的茶飲,“這是今年的時令新品‘黃皮九窨茉王’,店里一天最高銷量超過1200杯。”
喜茶采購專家孫亞威說:“2021年,我們就首次推出了黃皮茶飲產品,上市后熱銷,為黃皮打開了全新消費場景。今年黃皮價格同比上漲了60%,也為果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增長。”
廣東省恩平市牛江鎮(zhèn)蓮華村的黃皮種植戶趙丹對此深有體會:“由于銷路不暢,過去黃皮種植效益不高。這幾年,茶飲企業(yè)大量收購,我家的黃皮還沒采收都被企業(yè)預訂了,每斤價格從5元最高漲到了8元,平均每畝能增收8000元左右。”
鮮果皮薄易損,保鮮期短,這曾是黃皮“出嶺南”的一大難題。孫亞威介紹:“為確保黃皮能供應到全國各地門店,我們定制了‘全程冷鏈+帶枝運輸’的供應方案,將從產地采摘到門店使用的全程時長控制在72小時以內,最大限度保證了黃皮的鮮果風味。”
記者打開外賣軟件,搜索“黃皮”關鍵詞,發(fā)現眾多茶飲店幾乎都在售賣以黃皮為原料的茶飲。
除了黃皮,不少水果、蔬菜、茶葉等農產品融入新茶飲賽道后,銷售量價齊增。去年,茶百道直采及帶動上游供應鏈企業(yè)采收農產品原料超25萬噸,惠及農戶超10萬戶。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(qū)金灶鎮(zhèn),過去桑葚產業(yè)“小而散”,缺少龍頭企業(yè)帶動,銷路打不開。與新茶飲企業(yè)合作后,金灶桑葚搖身一變,成為爆款茶飲“酷黑莓桑”的重要原料,身價大漲。
新茶飲消費助力地方農特產品“出圈”的同時,有力推動農產品品質提升。
走進四川省安岳縣檸檬核心產區(qū),通賢鎮(zhèn)明義家庭農場負責人陸海艷正在田間忙碌,“現階段主要忙著套袋、除草,10月份就可以采摘了。”陸海艷介紹,“我2022年開始與蜜雪冰城合作,他們組織專門的培訓,讓我們用有機肥代替化肥,現在果園里一級果數量提升了15%。”
重慶市潼南區(qū)是世界檸檬三大產地之一,今年由蜜雪冰城子公司雪王農業(yè)牽頭,成立了潼南區(qū)惠農種植服務中心,服務覆蓋3.8萬畝檸檬。中心負責人代龍介紹:“經過我們的培訓和技術指導,檸檬種植過程中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了30%,用水量減少了90%,病蟲害防控率達95%。”
促進傳統(tǒng)茶產業(yè)轉型升級,拓展茶葉消費邊界
茶葉除了喝,還能吃。
午后,貴州省貴陽市地標建筑甲秀樓旁的一家飲品店里,抹茶冰淇淋、抹茶布丁、抹茶奶茶……小票打印機不斷吐出新訂單。小店開業(yè)不到半年,日流水超過6000元。
一家飲品店專攻抹茶,底氣何來?其背后,是傳統(tǒng)茶企摸準市場風向后的華麗轉型。
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,貴州貴茶集團有限公司抹茶精制車間里,操作員忙個不停。這里的4條自動化生產線,日產10噸抹茶。
抹茶是茶葉經過特殊工藝制成的深加工產品,附加值遠高于傳統(tǒng)茶葉。面對名優(yōu)茶市場競爭日趨激烈,從2017年開始,貴州茶企紛紛下決心轉型做抹茶。經過8年發(fā)展,貴州共有8萬畝抹茶園,抹茶產銷量均居全國第一。作為貴州抹茶行業(yè)的龍頭,貴茶集團與眾多新茶飲頭部企業(yè)合作,產品出口40余個國家和地區(qū),去年實現產值4.38億元,其中新茶飲板塊占比超60%。
貴茶集團技術部經理韋勇告訴記者,“消費者在喝抹茶飲品時,其實是完全吃進了作為原料的抹茶,因此對抹茶質量要求極高,只有通過高標準的綠色種植和精細的研磨工藝,才能最大程度保留其營養(yǎng)成分和獨特風味。”
優(yōu)質供給匹配升級需求,農產品消費才能更上一層樓。韋勇介紹,比起普通綠茶種植,抹茶種植有個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——遮陰覆蓋,“通過遮陰覆蓋,減少光合作用,提高氨基酸含量和葉綠素,讓茶葉更綠,同時降低茶多酚含量,減少苦味,保證抹茶的鮮爽口感。”
一片抹茶帶富一方群眾。“貴茶集團通過‘龍頭企業(yè)+聯盟企業(yè)+農戶’的發(fā)展模式,與全省61家茶企簽訂協(xié)議成立貴茶聯盟,帶動近10萬茶農種植抹茶,畝均增收2000—3000元。”貴茶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蒙祖德介紹。
加工更精細。“我們2017年在梵凈山下的江口縣投建全球最大的單體抹茶精制車間,生產線擁有十幾項專利,其中研磨精度是行業(yè)標桿,研磨后的抹茶顆粒度還不到奶粉的1/10,可以滿足生產高端食品和化妝品的原料需求。”蒙祖德說。
不僅是抹茶,茶的消費邊界早已突破“喝”的范疇——茶面條、茶拿鐵、茶餅干等大批茶衍生食品消費方興未艾;而且,隨著茶葉深加工技術的持續(xù)突破,新消費場景還在不斷延伸:比如含茶提取成分的膳食纖維補充劑、抗氧化面膜,用茶纖維制作的紡織品等紛紛上市。
從昔日單純“泡水飲用的葉子”,到如今滲透生活各領域的多元應用,茶葉的功能邊界持續(xù)拓展。在消費新需求與技術創(chuàng)新的雙重驅動下,未來茶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圖景,令人期待。
何止是茶,其他農產品,何嘗不是這樣呢?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tnvelaivaaippu.org/showinfo-253-364394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